大马人目前最期盼的日子

什么日子是目前大马全民最期盼的?没错,就是916。

虽然说新政府可能不会做得更好;虽然说换政府可能流产;虽然说这种政府替换不符合规章。。。

但怎么都好,至少有个希望!

看看308前现任政府所公布的糖果,现在到底去了哪吧~(读完后我觉得那时投反对党是正确的举动!虽然那两个参选的我只知道一个是谁。。。)

———————————————————————-

令人概叹的教育政策

金明 | 8月21日 8点25分
mca sjkc new school 310108 hands日前与州教育局官员对话,以了解大选前教育部长希山慕丁联同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和民政党代主席许子根宣布批准增建的六间华小的进展情况。教育局官员劈头一句就是:没有接获教育部的白纸黑字正式通知,因此上述的新华小并未有任何进展……

对话会中,官员答复的其它重点如下:

1.
按照规定,教育局只有在接获教育部的正式白纸黑字通知下,才会进行一所新学校设立的相关工作,包括寻找土地(如该校是政府学校或全津贴学校,
sekolah kerajaan/bantuan
penuh)和规划预算(列入五年国家发展计划)等。意思是,就算教育部正式批准了上述六所学校的设立,土地和建造费还是未知数!

2.所
以,必须鉴定一所新学校属于政府学校或津贴学校(sekolah bantuan kerajaan/bantuan
modal)(华社多称之为半津贴华小)。如是前者,则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如是后者,则必须由学校申请者成立委员会,负责寻找校地,以及往后一切的建造费
用;

(注:所有的津贴学校都是有申请人的,而上述六所学校的申请人就是马华公会。)

教育部长全权决定学校属性

3.至于一所新学校属于政府或津贴学校,完全取决于教育部长个人的决定;

4.无论是政府或津贴学校,校地及学校建筑物的建造图测等都得获得教育部的批准;

全津学校校地规定必属政府

5.
如果是政府学校,而政府没有适合的校地或拨款,建校将会延宕;惟如果有私人(如华社)愿意捐献土地,而有关土地适合学校用途;或者捐献建校费用,政府乐于
接受;但由于是政府学校,学校建好以后,所有物业必须交予政府拥有(也就是华社经常说的“serah”给政府,学校或华社将失去其拥有权);

6.反之,如果是津贴学校,就算附近有适合的政府学校保留空地,申请人也不能申请成为该学校的校地,除非政治因素,如最近教育部长对淡米尔小学转为全津贴学校的宣布就是一例,即这些津贴学校的地位先得转为政府学校。

(按:官员不断强调,他们都是依照既定政策行事,绝对没有偏差,因此绝对愿意配合。)

听了上述政策叙述,不禁令人纳闷起来。这样的政策,可以说完全取决于一个人,或者某些当政者的喜好。

校地拥有权不应成歧视理由


先,国家教育被人为地分为全津和半津,理由就是土地和建筑物的拥有权。试问,土地属于国家的(绝不能说成是政府的)或者属于人民的,只要用作教育人民的场
所,拥有权属谁,能够成为政府不拨款的理由吗?政府的钱可都是人民缴的税啊!如果理由是担心私人土地有一天会因为个人利益而转变用途,政府大可立法保障作
为永久教育用途,现行法律没有吗?那是否必须检讨?

其次,教育部是教育决策的唯一单位,教育局沦为执行的单位,理论上没有问题,
但实际上却是本末倒置。在许多先进国家,教育政策的策划单位是地方教育单位,然后上报州教育局,才通过国家教育部立法。地方教育部门对于地方教育需求与地
方发展是最能掌握的,因此才不会出现学校爆满、师资不足、设备简陋等情况出现。现今的情况是,教育部长完全可以凭“灵感”或“心血来潮”或政治需要决定一
个地方上的教育需求,拨款如是、建校如是,能不悲哀吗?

新准学校只能列下五年计划

荒谬的是,一所学校由部长决定批准后,教育部门才会进行策划。按照官员的说法,刚批准的学校,不可能列入现在进行的五年计划,那就得列入下一次的五年计划。


就是说,教育部长如果不是按照国家教育计划,而是“发现”某个地区的学校太拥挤了、太残旧了、设备不够了(我这样写是因为作为国家的教育部,应该会有教育
未来大计,绝对不是如消防单位般哪里着火才去灭火的,但是悲哀的是,我国的华小一直以来都不是“计划”,而是“需要”),才批准新学校的设立,那么,某个
地区的问题,将还得拖延至少五年才得以解决,这还不包括人为的疏失、刁难在内,试问,这样的政策能赶得上发展与需求吗?

华淡小“有政治需求”才兴建


者,如果地方上的“热心人士”或团体政党,由于“发现”(用这词汇也是无奈,因为原来应是政府单位的“计划”)地方上学校不足,而向教育部提出申请,那么
教育部长“也许”会基于某些“需要”批准之。但是,在马来西亚的特殊情况下,所指的学校通常都会是华淡小(国小都一律会列为政府学校),那么,除非是特殊
的“政治需要”,否则,最多也只会是津贴学校。这样的操控教育,难道是朝向先进国的方式?

不知何时开始,“申请”(马华的说辞是“争
取”)增建华小已变成了执政集团内的华人及华基政党的专利。因此,何时选举成为了批准申请的最佳时机。反过来,如果非执政集团的政党、团体或个人,皆很难
“有资格”申请增建学校,要嘛也只好面对现实,向执政集团的政党乞求甚至哀求,才得以成事。这俨然已成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与具备的本能,否
则就只有落得在民间“呱呱叫”(董教总就是一例)。

“第二所得税”还得呈交政府


育乃是立国之本,自然是政府不可逃避的责任。任何一个政府,如果无法把国民的教育处理好,任何借口理由都不能掩饰其无能与过失。国民每年依法缴税,自然有
权享有政府提供的一切教育便利。对于许多华校,人民在缴税后捐款,没有如回教徒捐款(zakat)得到税务回扣,如果校地是政府地(原来就应该是,除了历
史因素,很大层面是因国家独立前殖民政府对教育采自由发展政策造成的),那么人民的第二份所得税所建筑的设备,却又还得呈交(serah)给政府,这又形
同第三次征税,哪能鼓励教育的发展?

上述种种,皆因不公平的教育政策所致。就说邻国新加坡,和我国同时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但是经过四十几
年的规划管理,根本就不会再发生学校不足、学生爆满、校地问题等。新加坡今日的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而我国,还需要看谁当
教育部长,他的个人喜好,是否会对华校开放一点。唉!写到此,不得不为我们的教育、国家前途概叹!

source: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88184

汽油津贴背后的故事【更新】

早前才在幽子的部落上分享了一则小故事,今天得到友人转过来的讯息,谈到了一些背后的黑幕。有兴趣的不妨看看这些黑幕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道政府为何通过全国683间的邮政公司分行发放回扣现金给人民吗?目前在网络上大事流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首相的女婿凯里是该公司的大股东。

据知,大马邮政公司是ECM-LIBRA所拥有,而ECM-LIBRA则是凯里的公司,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情况下,首相终把全部过账的佣金都给了其女婿去赚。 在每10令吉的邮政汇票都必须缴交10仙佣金的情况下,凯里一年就能多赚3千750万令吉。

就以全国共有600万辆各种交通工具各领取625令吉的回扣来计算,即每年该公司就能获得600万X6.25令吉=RM37,500,000的佣金。另外还有每辆电单车150令吉的回扣佣金还没有算进去。 此外,这还不包括政府也同样会在每个月通过邮政汇票付200令吉予渔民的佣金,及政府存放在邮政公司的几十亿令吉现款的利息也都没有算进去。

感谢CHEONG966的电邮分享,有关内容真伪则由读者自己决定吧!因为大家都感到好奇,为何回扣不是通过JPJ或是通过银行发放呢?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大家自己想想吧~

20/6/2008 更新:
=====================================================================================
感谢巧克力的朋友之分享:
ECM已经不再拥有大马邮政公司的股权,而女婿大人也不再持有ECM的股权。
这讯息以目前的状况来说,已经是不正确的了。

所以说,网上的讯息有真有假,如何辨识只有靠大家的能力去找寻答案了。
=====================================================================================

转载:姑息,足以养奸 — 陈爱梅【光华日报】2/11/2007

怕事的顺民往往为领导层所爱。

对于领导者的话,不要质疑,如果不能视为圣旨,那至少最好乖乖别哼声,要不然扣你一个大不敬的帽子,或阻止国家发展的罪名。可是,这个国家是属于全民的,而不是哪家,或哪个党派的私产。况且,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权力需要机制相互抗衡、监督。换言之,除了打着旗杆替人民做事的官场老爷们,百姓更需要天理、王法!

俗世间的是非黑白交给法律,而法官又是重要的审判者。法官是谁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天晓得哪天出门不小心得罪了跟高官显要有关系的人,还莫名奇妙惹上了官司,万一审案的法官的擢升又曾受到这号人物的关照,那么,这个官司不用打,反正是输定了!马来西亚会不会发生这种事?

林甘影带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首相阿都拉说,律师公会的“正义之行”破坏招商,予人错误印象,以为我国一些问题已发展到无法解决的僵局。这纯粹又是政治策略性的语言?

拜网路所赐,全世界都看到一个资深律师,似乎在左右司法人事布局,如果这种事律师公会都没有反应,这表示我国司法专业人员连维护司法独立及公正的勇气也没有。如果连专业人士都没有法律醒觉,那外商可能会逃得更快!

除了政治做秀或强出头分子,如果冷气房里可以解决,那大概没有人愿意跑到赤道线的阳光底下曝晒。阴暗的角落是细菌的温床,没摊在阳光底下消毒,这毒菌可会侵蚀全体!

暗淡的斗室有火光,为维护正义的人喝采!姑息,足以养奸!

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纵容”,为了省麻烦我们走捷径,在“配合”贪污文化中,我们也在助长这种风气。施点小钱、贿赂能得到更大的方便,相信不少人都乐意这样做。

在笔者居住的乡下地方,家里的电源总开关坏了,请电讯局人员过来修理,一些家庭都会给点“咖啡钱”,据说,这样以后请电讯人员过来的速度比较快。据知,全村断电时,如果能凑合点小钱,那不用等太久就可恢复电供。考驾照得孝敬考官;要插队买廉价屋得付“暗底钱”。是逆来顺受,还是适者生存,还是我们懦弱又怕事?

在大学,培养国家知识份子的殿堂里,正义不是学习的范围,独立思考的大学生似乎也不是当局所乐于培养的。丧失分辩能力的人最好掌控!

升斗小民,没有养奸的目的和动机,但为了生活中的方便与省事,故有姑息之行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查卡利亚豪宅是我国姑息文化“养育”出来的现象,这位州议员受到如此的眷顾,顶头上司到底是谁?

我国需要的是王法,而不是看是谁犯了法!
还我人民,公正的王法!

载自:陳愛梅
光華日報-眾議園-2/11/2007